資料來源:周祝瑛(2000)。猪肉攤上的教育家。臺北:南宏。
我為何對大陸教育研究情有獨鍾
常有人問我:為何喜愛研究中國大陸教育?
誠如這一代人一般,我是土生土長的台灣囡仔(小孩),卻對大陸河山始終存有無限遐想;週遭的長輩在筆者年幼時經常敘述長江的壯闊、黃河的浩蕩;學校裡史地老師不時指著秋海棠地圖,驕傲的描繪萬里長城如何宏偉、東北三寶何等珍貴……。就這樣地在成長過程中,除了有布袋戲、歌仔戲相伴外,「阿Q正傳」、「天讎」、「高崗下的花環」、「鴻——三代中國女人的故事」,甚至「今夜誰來說相聲」都成了可以暫時忘懷聯考壓力的課外消遣。於是到了大學時代,筆者開始選修與大陸有關的課程、參與相關社團,並經常上政大國研中心查資料、學簡體字、撰寫有關大陸課題之學期報告……。到了美國留學,又與大陸留學生交往,課後辯論兩岸前途。一直到八九年天安門事件發生,中斷了我的博士論文計畫,也給了自己重新思索人生的機會——包括伴我成長的「大陸夢」,也有了務實的修正與調整。
畢業後,回台任教,在研究所開設「中國大陸教育研究專題」,幾年過去了,眼看校園內有志從事大陸文教研究的學生人數,並未隨著兩岸交流的腳步而增加,反而年輕人因意識形態與就業市場的重重限制而裹足不前。大陸研究人才的薪火相傳,成為個人重大的隱憂;如何鼓勵年輕人從事兩岸教育的研究工作,是今後筆者所應努力的方向之一。也正因如此 ,我便跨進大陸教育研究領域,與它結下了不解之緣。